

人類與珊瑚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貴珊瑚在人類歷史上的使用可以追溯到非常早期。考古發現,早期人類使用珊瑚製作工具、裝飾品和藥物。在一些沿海文化中,珊瑚被視為具有神聖和象徵意義的物質。從古文明、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近現代,一直到今天,珊瑚在人類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等古代文明中,珊瑚的地位受到高度重視,被用於製作珠寶、護身符,甚至被認為具有治療與保護的力量。紅珊瑚(貴珊瑚)特別受到青睞,被視為珍貴的商品。
古代文明的古埃及,公元3,000年~4,000年前的墓葬中發現珊瑚珠寶(珊瑚作成的手工藝品),被視為具有保護力的護身符。古羅馬,相信珊瑚可以抵禦邪惡和疾病,公元1世紀老普萊尼在《博物志》(Naturalis Historia,又譯《自然史》)中詳細描述了珊瑚的特性和用途,並用於驅魔。古希臘,珊瑚象徵著永生不滅,希臘神話將珊瑚的起源與蛇髮女妖美杜莎(Medusa)的故事聯結,有了“沙丁料”紅珊瑚來源自古以來的傳說,珊瑚並被認為能保護航海者免受危險。
在歐洲,義大利人在2,000多年前發現珊瑚,當時正好是羅馬帝國最興盛的時期,但據國外的書籍考證,歐洲(德國、義大利、瑞士、土耳其)新石器時代(約7,000年前)洞窟中,發現珊瑚的碎片,這可能是最早被發現的時代。在土耳其的遺址,考古學家發現有珊瑚製成的圓珠串條,是發現有珊瑚蹤跡最早的地方之一。在6,000年前的蘇美文明以及繼而取代的 4,0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也有發現寶石珊瑚的蹤跡。
中世紀時期,歐洲世界裡,珊瑚廣泛用於宗教藝術品和珠寶中,十字軍東征期間,大量珊瑚從地中海地區被帶回歐洲。阿拉伯世界裡,商人將地中海的珊瑚運往東方,在珊瑚貿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亞洲世界裡的中國和日本,珊瑚被視為珍貴的進口商品,常用於製作高級珠寶和裝飾品。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成為歐洲珊瑚加工和貿易的中心,尤其是那不勒斯和熱那亞,精美的珊瑚雕刻藝術在這一時期達到頂峰。此時期的珊瑚被廣泛用於製作精美的項鍊、耳環和胸針,與黃金和寶石的組合使用成為流行趨勢。
近現代的維多利亞時代(19世紀),珊瑚珠寶在歐洲再次流行,特別是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影響下,貴珊瑚被用於製作精繳的浮雕 (Cameo) 和雕刻品。Art Deco 時期(1920~1930年代,20 世紀)珊瑚珠寶又再次流行。
至今,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人們開始關注珊瑚採集的永續性問題(Sustainability)。西方文化中,珊瑚具有宗教象徵,在基督教傳統中,紅珊瑚象徵耶穌的血,常用於宗教藝術品,珊瑚十字架是一種常見的宗教珠寶。珊瑚亦被應用為護身符,珊瑚被認為能鹽邪避災,保護佩戴者免受疾病和危險。珊瑚亦代表愛情,作為愛情的象徵,在一些歐洲文化中,珊瑚被視為愛情和生育的象徵。
東方文化中,珊瑚在中國被視為吉祥物,常用於皇帝皇后穿著吉福時應配掛的朝珠以及官員帽子上頂珠,象徵高貴與權勢地位以及官職的區別標識(圖①);珊瑚在西藏佛教徒視紅色珊瑚是如來佛的化身,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來做佛珠,或用於裝飾神像,為社會地位與財富的象徵,亦為具有貨幣能力足以交換生活用品中之等值品,珊瑚並為傳家寶,在重要的婚喪喜慶儀式上大人小孩都會配戴,是極受珍視的首飾寶石品種,西藏喇嚎高僧的念珠多採用珊瑚,至今西藏喇高僧仍然以手上有珊瑚鼻煙壺為重要的習慣(圖②)。
。珊瑚在日本傳統文化,被認為能帶來長壽和健康,用珊瑚製作的™Netsuke”(根付)是日本傳統服飾(和服)的重要配件(圖③,珊瑚亦為四大國粹(茶道、花道、珊瑚與珍珠)之一,在古代只有武將及僧侶方可配戴,為財富和社會地位尊貴的象徵。在印度占星術中,珊瑚與火星相關,被認為能增強能量和勇氣,而紅珊瑚就是神之寶石,印度釋迦牟尼佛寺裝飾寶塔七種寶物中紅珊瑚為其一,為佛教七寶之一,代表修身、高貴與權勢,是祥瑞、幸福與永恆的象徵。
更多資訊請觀看實體書或電子書。原文刊登於<台灣珠寶雜誌-127期>,2024/09出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