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有色寶石的要訣

前一陣子我遇到一位客人來整理她以前購買的翡翠、珠寶,為了保障雙方,收件之前會詳加跟客人針對所帶來的翡翠、珠寶進行明確的描述開立單據,內容會包含外觀、尺寸、瑕疵狀況等,並拍照留存紀錄。在這一程序完成之後,閒聊之下才發現這位客人所購買的翡翠、珠寶價格都相當驚人,我仍然記得當時客人說:「反正我也不懂,只是覺得買高價,東西應該就不會有問題。」可另外一方面,客人又表達出慶幸這些翡翠、珠寶不是假貨。

這樣一個矛盾的狀態,反映出了市場上一部分客群對待翡翠、珠寶的想法,因此,我覺得如果有機會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選購珠寶的小知識,或許可以幫大家消除在購買時或購買後的一些疑慮。

首先,我希望大家了解一件事情,「價格」這件事情在珠寶上面是很難被定義到底是貴還是適切的價格亦或是便宜。本身就在於我之前提過的,不管店家是20 年前買的貨還是現在買的貨、是輾轉的經過幾手進的貨、持有的成本都是無法考究的,價格終歸是「你覺得它值得,它就值這個價」。人有一個心態,因為我不懂,要不「高價無賤貨」,要不「全當垃圾買」聽到價格先從對半砍起。當然,這中間還是牽扯到很多商業交易行為的運作狀態,所以在這篇文章裡對價格就不列入討論。

那我們要如何去選購珠寶呢?因為篇幅有限,我在這邊就提供一些對有色寶石的選購小知識。

(1) 2.0ct 莫三比克無燒鴿血紅紅寶石 附GRS 證書
(2) 3.63ct 無燒鴿血紅紅寶石 附GRS 證書
(3) 2.98ct 緬甸紅寶石附GRS 證書

第一件事,「鑑定證書」!「鑑定證書」!「鑑定證書」! 因為很重要所以我說3 遍。尤其是當你買的有色寶石價格對你來講是昂貴的,證書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保障,通常會由第三方的鑑定機構開立出具,針對寶石的種類、是否經過優化處理、甚至是產地都會給予詳細的說明,每個人對證書的要求不一樣,越是珍貴、稀有、高品質的寶石,例如:高品質的紅藍寶石、祖母綠等,最好是能夠檢附國際級鑑定所的證書, 包括GRS、GIA、AIGS、GIT、LOTUS、Gubelin、SSEF 等,當然證書的費用也會加在購買寶石的費用裡,像今年開始GRS 香港鑑定所的鑑定費用已經調漲為250 美金一張證書起跳,當然不是每顆寶石都需要這麼昂貴的鑑定證書,那麼至少國內北中南都有知名且值得信賴的鑑定所可以使用他們的服務。

(1) 2.37ct 斯里蘭卡 矢車菊藍藍寶石 附GRS 證書
(2) 3.61ct 斯里蘭卡 皇家藍藍寶石 附GRS 證書
(3) 3.73ct 斯里蘭卡 無燒藍寶石 附GIA 證書




第二件事,人天生就會被「美」的東西所吸引,有色寶石之美也在於它的顏色,不管是皇家藍(Royal Blue)、鴿血紅(Pigeon’s Blood)、木佐綠(Muzo Green),這些美麗而又深邃的顏色都會由裡而外的散發出引人入勝之美。當然,越漂亮的顏色就代表這顆有色寶石的品質層級就越高。



第三件事,不要被困在「優化處理」的字眼之中,寶石就跟人一樣,天生就美麗的人,也有那些經過整形來變美、變帥的人,天生就條件品質高的寶石,當然要付出更高的代價才能去擁有它,但是經過處理的寶石,一樣擁有美麗的外觀,但可以讓你付出相對不那麼高的代價去擁有它。切記一件事,我們佩戴寶石是為了彰顯氣質與品味,是用寶石來襯托我們人本身,在不是投資的前提之下,不需要盲目去追求。

(1) 3.42ct 哥倫比亞祖母綠 附GRS 證書
(2) 3.17ct 哥倫比亞祖母綠 附GRS 證書
(3) 2.39ct 哥倫比亞祖母綠 附GRS 證書

第四件事,內含物或包裹體的存在有時是必然的,如果不是過大到影響整體的美觀,或是嚴重到造成寶石易於毀損的狀態,其實是可以根據肉眼可辨識的程度來進行決定要不要購買,10倍放大鏡是一個協助確認有沒有肉眼沒察覺到的嚴重瑕疵,例如:裂,但不需要一直拿著10 倍放大鏡去找尋內含物,任何東西,包括人也一樣,放大檢視一定有瑕疵,皮膚再好,放大也會看到毛孔。當然,內含物的狀態、多寡、大小都是影響寶石價格的一部分,相對於肉眼完全不可見內含物的同種寶石會比較容易入手。

最後,我知道珠寶的知識並不是那麼的容易被學習,有些客人秉持著對珠寶的熱愛去上課學習,再透過珠寶展或玉市這樣的場合來去練習自己的所學,甚至挑戰店家,我不是很確定客人想挑戰店家的想法是什麼,但是,我相信對於受過專業珠寶教育訓練的店家來說,是很樂於與客人分享知識、針對寶石的狀態進行說明的。
不知不覺又說多了。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帶給大家一些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