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石的「內含物」或者稱為「包裹體」之於寶石是所有學習珠寶鑑定的人最重要的課題之一。雖然在商業交易上,一般顧客大多不喜歡看到寶石具有明顯的內含物,可內含物是寶石在形成過程中產生的特徵,可能是氣泡、固體礦物或液體包體。這些內含物有時賦予寶石獨特的美感,如喀什米爾產的藍寶石具備獨特的絲絨感,或者形成特殊的現象,如星光、貓眼效應;這些內含物也是鑑定寶石真偽與其產地的重要依據。
內含物與寶石真偽的辨識
首先,內含物在鑑定寶石真偽的部分。天然寶石在形成過程中會捕獲自然界中的各種微小物質,而這些物質在實驗室合成的寶石中幾乎不會出現。並且基於天然寶石與合成寶石的生長環境與速度的不同,透過觀察生長結構與生長特徵,也可以辦別寶石是天然生成還是人工合成。
其次,內含物對於確定寶石的產地也至關重要。不同產地的地質環境不同,形成的內含物也會有所差異,這些基於特定地質環境所形成的特徵內含物能夠用於指出寶石的地理來源範圍。
祖母綠的市場誤解
本篇以祖母綠的內含物與產地為例進行説明。在開始之前,筆者根據自己的實務銷售經驗要再三強調以下兩點:
第一、哥倫比亞產的祖母綠沒有絕礦,哥國目前仍是市場上最重要的祖母綠來源!
第二、這世上沒有無燒祖母綠這種東西!祖母綠的處理方式沒有加熱處理!
更多資訊請觀看實體書或電子書。原文刊登於<台灣珠寶雜誌-128期>,2024/12出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