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偶寄 ― 矞雲閣雅翫

俞美霞– 藝術碩士、文學博士,曾任職副教授、教授於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20 餘年。

俞美霞– 藝術碩士、文學博士,曾任職副教授、教授於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20 餘年,專長美術考古、文字研究、文化探討及地方創生,並書印創作等,於國內外各大學及論壇發表,且聯展多回;又曾擔任書會、印會會長,及臺灣藝術行政暨管理學會理事長,帶動社會藝術風氣,推廣兩岸文化交流等活動。至於今,仍持續擔任公部門審議委員暨評審委員,進而得以多面向觀察臺灣文化現象與發展;同時,又製作「文化行腳」視頻置於YouTube,致力於臺灣文化的深耕與闡述,期望能夠促進文化、藝術相關內涵的研究、省思暨推廣。

只因為:精美的器物不應只是商品而已!更是文化的載體,傳承著歷史、美學及工藝,這是重要的文化底蘊及社會資產,當思珍惜與保存才是。

遍訪各文化遺址及考古所

俞教授因研究所需,長年於兩岸三地田野調查,並遍訪各文化遺址及考古所。著名的如:探訪籽玉的故鄉玉龍喀什河、喀拉喀什河,了解當地的地貌及開採;又數度進出石窟,敦煌、雲岡、龍門、麥積山、榆林、克孜爾,只為感受亙古的平靜,心靈的召喚;黃沙大漠中,佇立於樓蘭、龜茲的蒼茫,遙想過往的雲煙與繁華;而青康藏高原上,明亮豐足,散落的碗盤,封存的卻是喇家遺址相互緊擁的骨骸。

[  魑虎帶鉤 ] 戰國時期 | 青玉 | 4.4×2.3×1.6 cm
[ 魑虎帶鉤 ] 戰國時期 |青玉 4.4×2.3×1.6 cm

同時,紅山、東山嘴、河姆渡、良渚、花廳、青浦、跨湖橋、凌家灘、殷墟、三星堆、虢國墓、徐州獅子山、大小雁塔、法門寺、法海寺等,也全都有俞教授的足跡,並飽覽玉器、青銅、陶瓷、壁畫、碑刻、畫像等文物;尤其是戰國時期玉器,這是俞教授的碩士論文主題,內涵極為豐富,至於其運用,自古以來即涵蓋:精神層面( 祭祀禮器)、制度層面( 婚嫁信物) 以及物質層面( 配飾商品),不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珍貴物資,更因此形成「玉文化」體系,影響社會大眾言行及思想極為深遠。

[ 帳 鉤 ] 明清時期. 白玉 10×12×1.8 cm

另外,俞教授著作等身,於歐亞、臺灣論文發表之餘,又秉持「實踐美學」的精神,專注於玉石、陶瓷、木器等各方面的學習與收集,繼而於鑑定及藝術市場也頗有關注,期望推廣「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之理念,並將藝術品暨器物的精神與特質融匯於生活之中,俾便促使社會風氣祥和,人文底蘊益形厚實。畢竟,好的作品必定是形式、思維兼具,並能引發欣賞者情感共鳴,把翫之餘,使更收潛移默化之效,這是藝術品動人的地方,是以閒情偶寄,雅翫收於矞雲閣。


更多資訊請觀看實體書或電子書。原文刊登於<台灣珠寶雜誌-125期>,2024/03出刊。